295 那是一个风和日丽的大夏天-《18世纪全面战争》


    第(1/3)页

    法兰西帝国与西班牙王国之间的分歧让停战协议争辩了数个月之久,这段时间让法兰西帝国完成了新获得土地傀儡地方政府的建设,不等停战协议签署,就把所有占领的中欧地盘和邦国并入到莱茵同盟之中。

    并且那些大中型邦国都被法兰西帝国强行拆分成一个个城市自由邦,李维为了加强对莱茵同盟的控制力,一直限制着莱茵同盟中出现大的邦国,拆的稀碎,原本的神圣罗马帝国门下强大的巴伐利亚,早已不复存在……

    法兰西帝国对莱茵同盟的拆分,一直秉承着一城一邦的原则,只不过这里的城主要只大中型城市,毕竟那些小城市比起富裕一些的城镇也强不到哪里去,如果单独设立一个自治邦国,实在是太过浪费政治资源。

    要知道,每一座莱茵同盟的城邦之主,都是需要接受李维行政点化的。

    如果拆分的邦国太多,哪怕一个邦国一个行政点化名额,对李维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。

    随着地盘的逐渐扩张,李维明显感觉到行政点化名额的不足,尤其是对中欧地盘的扩张,因为这些土地自治倾向比较严重,生产力在欧陆中还处于中上流水平,所以李维一直投入了不少行政点化名额。

    至于意大利王国,看似是一个统一的国家,但包括内阁政府和地方军政一把手在内,实际上都已经被行政点化。

    李维政府对附庸国的渗透始终在持续着,发展到今天,那些附庸国高层到巴黎‘进修’甚至已经成为必备节目。

    这才使得这些附庸国在第三次反法战争中,坚定不移的站在法兰西帝国一边,砸锅卖铁供养军队帮着法军维持后路,跟穿插进来的小股反法同盟军鏖战,损失并不比法军轻。

    其实,附庸国内部早就因为这场战争的损失,和法兰西帝国的压榨民怨沸腾了,只不过附庸国的中央政府和地方主政一把手,都被李维行政点化过,所以才没有爆发出大规模的民乱。

    如今,吞并了半个中欧的李维,明显感觉到行政点化的名额开始变得不够用,这也是李维想要停战的原因之一。

    接下来,李维希望通过政治手段获取维也纳这座城市,因为在全面战争系统中,维也纳也是一座标定首都,只要法兰西帝国占领并实际控制,李维就可以多出来第二个巴黎!

    只是,那么做必然会让奥地利共和国上下不满,即便有艾雷恩这个一把手二五仔的配合,也很难控制。

    至少,法兰西帝国一旦提出对维也纳及其周边地区的领土要求,奥地利共和国将再也不会站在法兰西帝国一面,即便艾雷恩全力以赴,能让奥地利共和国不与法兰西帝国为敌就很不容易了。

    毕竟眼前还有一个反法同盟,奥地利共和国上下不会太过畏惧法兰西帝国,法兰西帝国也无法调集主力对奥地利共和国威逼利诱。

    法兰西帝国在谈判的数个月内消化胜利果实,奥地利共和国的艾雷恩政府则在稳固自身的权力,随着和平的曙光绽放,艾雷恩不再需要拉拢所有的力量用于战争。

    与匈牙利王国签署了和平友好的停战条约后,艾雷恩就一股脑扎入对自身权力的收拢中。

    艾雷恩的目地很简单,要将奥地利共和国的所有大权集中到总统身上。

    艾雷恩首先利用自己暂时在共和国议会中取得的多数支持,通过了多项有利于总统集权的法案,无论是和平时期还是战争时期!

    在艾雷恩的集权改制下,奥地利共和国与原本想要效仿的大不列颠政体越来越不像,反倒是渐渐朝着中央集权的君主专制制度过渡。

    好在,奥地利本就是一个保守而传统的国度,奥地利基层民众对于服从个人还是国家,没有明显的划分概念,他们的思想还停留在君权神授的阶段。

    若是这位君主没有被上帝垂青,肯定就会被外人打败,比如说已经病死的奥地利帝国首位也是最后一位皇帝弗朗茨一世。

    现如今的艾雷恩取得了巨大的胜利,奥地利人也分不太清楚总统和皇帝之间的差距,只知道总统似乎无法将位置传承给自己的子嗣,君主可以继承,总统只能选举……

    至于总统和皇帝之间的权力高低,奥地利人还真的没什么概念。

    艾雷恩就是利用了奥地利人的这一认知误区,将自己的总统大权完全跟君主权力划上等号,改革完成后,不等慕尼黑停战会议结束,艾雷恩就将自己的总统改成了终身制总统!

    距离皇帝只差一步之遥!
    第(1/3)页